备战新学期:学院举行2022年秋季学期疫情防控演练

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778

为坚决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细化学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学院于8月30日上午8:30举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演练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专兼职辅导员参加应急演练。


场景一:每日晨检演练

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

“安康码”“行程码”

按指定测温通道排队入校

体温异常的学生由专人带至复测区复测

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场景二:课堂教学演练

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体异常,伴有咳嗽等症状

教师随即对该生进行体温测量,显示38℃

教师立即上报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场景三:食堂就餐演练

佩戴口罩、排队取餐

就餐间隔在1米以上

出现学生身体异常,测量体温超过37.3摄氏度

食堂管理人员立即报告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场景四:晚就寝查房演练

辅导员晚就寝查房,发现学生体温异常

辅导员立即报告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其余学生转移到备用寝室,对原寝室进行应急消毒

 

应急处置流程

1.报告。一旦发现身体情况异常的学生,现场管理人员立即向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综合协调联络、多渠道监测预警、现场处置、消毒防疫、宣传及心理教育组人员迅速进入岗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联系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汇报疫情、风险区域等相关信息。2.隔离。迅速将身体情况异常的学生护送至隔离室观察,稳定学生情绪后,并对身体情况异常的学生进行复检。身体情况异常的学生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停止校内常态活动,转移到备用教室,消毒防疫组立即对该班教室进行消毒。

3.送医。由医务室工作人员联系定点医院,及时将该生通过专用车辆送达定点医院就诊。做好转运车辆的调用。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现后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治疗或隔离观察,转运时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密切接触者应安排专用车辆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转运前要做好人员的组织管理,按照就近原则,合理分配集中隔离点和调度安排车辆,及时掌握转运进展,坚决杜绝将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转运。

4.排查。在防疫部门指导下,排查疑似或确诊学生的活动轨迹,确定校内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体温测量。疑似或确诊病例应在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排除疑似病例或病例治愈出院后,应当进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隔离宿舍内)。

5.上报。如学生被确诊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及时将感染情况和排查情况上报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报上级机关。

6.消毒。及时对隔离观察室、身体情况异常学生活动区域进行应急消毒处理。

7.入住安排未留医院就诊的身体情况异常学生入住隔离宿舍,按规定对隔离宿舍进行消杀。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他学生不恐慌、不猜测、不传谣,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合理选择集中隔离场所,按照“三区两通道”,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的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物的处置和垃圾清运等工作。严格做到单人单间,防范交叉感染。解除隔离时,对“人、物、环境”同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如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如物品或环境核酸检测阳性,在排除隔离人员感染的可能后,方可解除集中隔离。

8.评估。综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疾控部门的指导和建议,由学院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停课以及停课的时间、范围。

9.善后。加强校园舆情管理,引导全院师生不单独接受采访或对外谈论,不拍摄和发布相关视频,不主观臆测,不以个人名义向外提供信息,以上级部门正式发布的信息为准;及时通知送医学生家长相关情况,积极做好和身体情况异常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了解该生每天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做好心理疏导;对所在班级其他学生也要做好跟踪,提高日常体温监测频次。

演练全程紧张有序、模拟场景环环相扣,各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整个演练严格按照预案规定流程进行,达到了预期效果。针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将进一步优化流程、完善预案、增强配合、积累经验确保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撰稿;汪伊文 审稿:何慧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