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落实国家“八五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充分发挥民法典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12月12日,阶梯教室203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学习讲座,基础部孙彪老师主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人生旅程各阶段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我国民法典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实践的成果,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智慧,形成了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中国国情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在对现有散装式的民事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梳理、整合与完善,编纂成这部共1260条、10万余字的民法典,形成了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编等8编,使民事法律内容各归其位,类型清楚、秩序井然,统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消除了以往民事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敬民众、开民智,涌财富,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是民法典应有的担当、责任和价值。为回应信息时代、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及人们对自身人身权财产权观念的新变化,社会制度变革创新创建的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回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启了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也开启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讲座结合民法典,解读回答了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关心的重要民法知识:民法典编纂历程、各编框架;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名誉荣誉、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担保、网络数据虚拟财产权保护、小区物业、诉讼时效;游戏充值网络诈骗,社会网贷平台“校园贷”、“套路贷”,霸座,垃圾短信维权,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安全”、见义勇为“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些都在民法典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保障。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标记,是中国法治建设工程的重大进步;是一部体现对人们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同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以法治的方式充分回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撰稿人:孙彪 审稿人:薛亮)